发布时间: 2015-09-17 / 点击数:
进入互联网时代,学生们已到了离开手机、离开互联网一天都活不下去的地步,相应的,他们很快适应了依靠互联网进入“碎片化”、“快餐式”的学习生活,学生们捧经典、读名著的习惯淡漠了。这对学生健康成长是一个非常不好的现象。
北宋大文豪欧阳修说过,“立身以学习为先,学习以读书为本”。一个在学校不再爱书、不爱读书和不会读书的人,是不太可能成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
法学院注重学生在教师引领下阅读、精读专业名著,是建院十多年来一直坚持的一个好传统。
在做人做事做学问方面,激励和引导学生多读经典,是培养视野开阔、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最基础的途径。这里所说的读经典,我们认为应主要包括三类内容:
一是做人做事、励志成才方面的经典名著。藉此提高自身修养并用以指导自己的为人处事,同时在修炼中为毕业后的人生之路奠定基础(这方面的经典名著很多,既有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名著,也有中国历史、传统文化的历代名著和国外的励志名著,如怀进鹏校长赠送学生的《优秀大学生成长手册》,他推荐的《把信送给加西亚》,也有拿破仑.希尔和N.V.皮尔的系列丛书,如《积极心态的力量》、《战胜自己———激励人生的每一分钟》、《挑战自我———走出人生的12大误区》,还有西方“成功学之父”英国塞缪尔·斯迈尔斯的人生随笔《品格的力量》《人生的职责》《金钱与人生》,等等);二是专业学问方面的经典名著和前沿论文。信息海量的互联网提供了查阅专业资料的极大便利,但仅靠上网这种易形成快餐式、碎片化的学习方式是成不了才的。一定要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读懂若干本本专业的学科经典名著和若干篇学科交叉前沿的经典学术论文,这是成为专业人才的基本功;三是开阔视野方面的文化经典。包括中外历史、哲学、艺术与文化、形势与政策、领导力、经济与管理理论等方面的经典名著。这是大学生成长阶段奠定宽视野、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的综合素质训练的一部分主要内容。
克服浮躁,抵制诱惑,捧起经典,多读好书,文理兼修,以博取胜。这是适应社会发展新常态需求、成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必需。换句话说,培养“两领”人才,没有起码这三类名著的熏陶浸润,是不太可能的。
在人的一生中,高等教育尤其是本科教育阶段,是奠定人生全面素质最基础、最关键的一个阶段。年轻的朋友们,捧起经典,多读点儿好书吧!
(郑彦良:教授,校教指委委员,校研究生教学督导组成员,原人文学院院长。本文摘自《第四届校研究生教学督导组文科组任期工作总结》建议部分,略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