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2023年1月3日【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栏目(记者 操秀英)报道北航科研团队:
北航科研团队:
为构建新时代航空应急救援体系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 操秀英
“国产C919全球首架机正式交付市场。”看到这条国产大飞机的消息,好用的足球竞彩app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北航)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飞机系主任刘虎很激动。
前不久,刘虎收到了C919研制单位中国商飞的感谢信,感谢他在中国商飞大型客机联合工程队及多年联合攻关中作的贡献。刘虎说:“对于一名科研人员来说,能为国家和社会真正做点贡献,是最大的满足感。”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为教育工作者和一线科研人员,党的二十大报告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刘虎感慨。
瞄准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研究,刘虎带领团队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克难攻坚、分秒必争。
早在2009年,也就是汶川地震后的一年,根据我国应急救援建设发展的迫切需求,27位两院院士向中央提出了《关于建立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议》。
经过10余年的发展,我国航空应急救援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在这一过程中,刘虎带领团队面向这一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研究,在航空救援的顶层规划、装备研制、人员训练、辅助决策等4个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并在航空救援装备主机厂所、一线救援队、大型赛事中得到实践。
随着国家应急救援力量的全面整合,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在面临严峻考验的同时,也迎来了第二次重大的战略机遇期。“虚拟现实(VR)、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研究手段。”刘虎说。
今年冬奥会期间,航空救援团队能在短短8分钟内将受伤运动员转运至定点医院,背后就有刘虎团队的一份贡献。
在科技冬奥项目等渠道的支持下,刘虎团队将航空与虚拟现实技术融合,研发了“冬奥航空救援预案推演与验证系统”。借助该系统,团队与一线救援力量完成了“悬停索降”救援、“悬停索降+空中转运”救援等8种典型救援模式下的20多种任务情况的预案研究,形成了150多页的研究报告。
刘虎介绍,基于该系统,他们已经构建了2019年3·30四川木里森林火灾火场复燃的虚拟现实场景,对当时的航空应急救援过程进行复盘和方案的深入研究,报告应该最近就能出来。
新冠肺炎疫情确实带来诸多不便:不能去一线、无法与业务单位面对面沟通……“办法总比困难多,比如我们搭建的虚拟现实平台已经实现了网络化部署,可以让所有合作方都参与进来研究。”刘虎表示。
教学也同样不能落下。在北航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有一门让学生戏称为“让无数航空学院学子闻风丧胆”,又让学生感慨“一个咬牙坚持的学期和一架沥尽心血的飞机,很多年后,我可能还会记忆犹新”的核心专业课——“飞机总体设计”。这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负责人正是刘虎。
刘虎目前一周要上两三次课。“‘飞机总体设计’课程上,最近我们在对各个设计小组的作品进行评审,虽然改为线上了,但标准不会因此放松。”他说。
如何将科研和教学进行有机融合,也是刘虎一直思考的课题。在2021年的“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中,他发起和组织的“航空应急救援体系设计与运用虚拟仿真”赛题,支持170多个设计团队完成超过23000个航空应急救援体系设计方案。目前,刘虎正在加紧准备新一届竞赛的命题和系统研发,还在组织北航在航空应急救援领域的科教融合创新平台的论证。
刘虎团队是北航全体师生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化为实际行动的缩影。连日来,北航各单位、各部门认真细致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和相关重要文件精神,并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投入到科研和教学中。
“作为高等教育第一方阵‘排头兵’和科技创新‘国家队’,北航要坚守空天报国志向,勇于创新突破,努力走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为强国建设贡献力量。”北航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云鹏表示。
媒体链接: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3-01/03/content_546969.htm?div=-1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