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好用的足球竞彩app晚报》2016年9月20日“科教聚焦”版面大篇幅报道北航航模队运球夺冠军:
北航航模队运球夺冠军
记者 张航
一架翼展2.2米的固定翼飞机,在10分钟内连续起降6个架次,运送280个网球到目的地,飞行总距离超过4公里;另一架翼展1.8米的无人机,以仅650克的重量,载重2公斤,完成“8”字绕飞。在今年6月举行的英国国际大学生飞行器设计大赛上,好用的足球竞彩app航空航天大学歌尔航模队分别获得限时载球赛的冠军和载重飞行的亚军。
参赛团队在赛后合影
现在,队员们没有沾沾自喜,还在抓紧备战即将于今年10月举行的科研类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力争卫冕。
参赛:时隔两年再参赛,捍卫冠军荣誉
北航航模队指导老师王耀坤告诉记者,航模队两年前就曾经参加英国国际大学生飞行器设计大赛,并且一举拿下了燃油动力飞机载水项目的冠军。今年再次去英国参赛,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去捍卫荣誉,再夺冠军。
航模队隶属于校团委,由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负责技术指导,队员来自全校各院系,有国内学生,有港台地区学生,还有外国留学生,不同学科背景、不同文化背景和谐交融。面对来自英国的赛事邀请,大家都跃跃欲试。“我觉得凭借我们的实力,夺冠没有问题。”航模队队长、来自台湾地区的大四学生吴韦志在赛前的一次训练中对记者说。
2月份正式决定参赛,到6月中旬赛事举行,时间不足4个月。规则需要研究摸透,飞机需要重新设计制造,试飞场地也得落实。时间紧、任务重。
备战:购置航天材料、科学设计电池,实现飞机轻量高效
这次设计大赛,航模队参加了限时载球、载重飞行两个项目。限时载球项目要求飞机运载网球沿着固定的线路绕飞,回到终点卸下网球,再进行第二趟,以此类推,10分钟内运送球数量多者获胜;载重飞行项目则要求飞机以尽可能轻的机身进行最大限度的载重飞行。
两个项目均要求飞机使用官方指定的电机和电子调速器,对于电池的容量也做了上限要求,不能超过2200毫安时。林可和吴韦志分别担任限时载球和载重飞行的飞机总设计师。两个组的队员们开始分头努力。他们通过已经毕业的师兄找到了碳纤维材料和PMI高强度泡沫,前者应用在高性能飞机上,后者更是航天飞机与火箭上应用的材料,质量轻,结构受力强。
为两个组设计不同效率电池的任务落在队员徐天宁身上。他经过反复计算,将吴韦志团队的飞机电池容量缩小至1300毫安时,最大限度减轻了重量。对于林可团队,除了用足2200毫安时的规定容量,他还重新设定了电流输出,确保足量用电,“最后比赛时,我们甚至实现了在电量耗至极限后还飞了最后一圈。”徐天宁自豪地说。
历经反复测试,到5月底,两个项目一共6架参赛飞机终于研制成功。林可团队的飞机翼展2.2米,尽可能获得足够升力以实现省电;吴韦志团队的飞机翼展1.8米,重量仅有650克。
载水模型
团队在比赛中卸载网球
比赛:运球打破纪录 载重突遇“妖风”
6月7日中午,航模队从首都机场飞赴英国首都伦敦。抵达比赛地后,赛前训练成为最大难题。固定翼飞机起降需要滑行跑道,显然住地楼前无法满足。大家多方寻找,终于在附近找到了一所大学的操场,“只有操场,没有跑道。工人还在修建草坪。”林可对记者说。
为了训练,航模队的飞机“开”上“草坪跑道”,起飞、姿态调整,队员们训练一丝不苟。就是降落的过程让大家有些心惊胆战,“草坪上降落,每次都像是在真实机场的紧急迫降一样。心疼飞机啊。”吴韦志说。
6月11日,比赛正式开始,林可团队的飞机开始一圈一圈运输网球。五圈过后,飞机已经运了240个球,夺冠已无悬念。最终,他们以280个球的成绩奠定了新的赛事纪录。
林可这边创造了历史。吴韦志那边却遇到了一些麻烦。飞机顺利完成了空重飞行和载重2公斤飞行后,向载重4千克发起了挑战,一旦成功就能锁定冠军——因为他们的飞机是所有参赛队中最轻的。
但是,飞机起飞没多久,意外发生。场地上空突然刮起了强风,在风力冲击下,飞机瞬时失去平衡坠地,挑战失败。最终只能屈居亚军。“风太突然,又在飞机起飞的阶段,根本来不及操控调整姿态。”吴韦志说。
未来:自主招生航模操控手 力争全国赛卫冕
出征英国,一个冠军、一个亚军, 已经创造了历史。航模队回到学校后,北航校领导专门开会进行了总结,表彰队员们克服困难,创造佳绩。
暑假期间,航模队的队员们并没有放松,而是开始了新一轮的备战。今年10月,科研类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将在江苏镇江举行。北航此前已经夺得过十多次该比赛的冠军,近年来更是连续卫冕。夺冠,是队员们没有理由的选择目标。
下半年吴韦志、林可、徐天宁等主力队员已经升入大四,他们将为升学读研而奋斗。航模队需要新的年轻力量。王耀坤说,每年通过社团招新,都会有大量队员加入,今年航模队更是通过自主招生选拔了两位在国内青少年航模大赛中表现优异的操控手,“将进一步提升航模队的竞争力,我们不仅设计研发能力强,飞行操控能力也要争一流。”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