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蓝天 ——记北航“航空航天夏令营”之旅
从鲁班制作的第一架“飞行器”木鸢,到神九与天宫一号的成功对接,每一个炎黄子孙心中,都有一个蓝天梦。21世纪以来,我国航空航天事业蒸蒸日上。“神舟”系列载人飞船连续发射,实现了中华民族追寻千年的飞天梦想;“探月工程”的顺利推进,使嫦娥奔月的美丽神话变为可能。
这个夏天,来自五湖四海、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的莘莘学子,怀抱着儿时的蓝天梦,踏上航空航天之旅。为期8天的旅行中,大家不仅感受了北航的办学高度,更瞻仰了祖国航空航天的发展高度。
听大师讲航空航天小故事
“你们知道为什么坐飞机时耳朵会难受吗?”“飞机是依靠什么原理起飞和降落的呢?”7月15日,北航新主楼会议中心第二报告厅里,一节有关航空航天的知识科普正在展开。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贾玉红从司空见惯的小事出发,深入浅出地讲述航空概论和原理。香港中文大学护理学系学生袁文薏听得津津有味,虽然是跨专业来到这个夏令营,但这堂课让她深深感受到航空航天学科的精彩和奥秘。
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一号至五号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走向讲台。戚发轫是航天领域的“不老神话”,更是北航学子心中永远的大师。今年82岁的戚老,不仅亲自参加了中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的研制工作,而且在临近花甲之年时,执掌起飞船设计的帅印,负责了一系列“神舟”飞船的总体设计工作。
“中国载人飞船的直径是有比例的,但未来几年将出现成倍的增长,大家知道是为什么吗?”戚老在一开始的讲话中就埋下了“伏笔”。“因为中国科技进步了”、“航天水平提高了”……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戚老笑着摇了摇头,说:“其实就是因为咱们的飞船由坐火车改成坐轮船了!”在大家不解的神情中,戚老一层层揭开航天领域的神奇面纱。“由于我们之前只能依靠火车将运载火箭运往发射基地,火车所经山洞的宽度直接决定了火箭的直径。但在不久的将来,这个问题我们就依靠海运解决了。”大家恍然大悟。欢声笑语过后,戚老更愿意学生围在一起,听他讲讲“他们那个年代的航天故事”。
奔跑中捕捉航空航天知识
7月15日的兴隆公园里,出现了一大群奔跑的年轻人,他们要用“水枪滋名牌”的方式为航空航天知识“代言”。
173名师生分为红黄蓝绿等不同颜色的8个组,每个组都有一个提示牌,所写的内容和前几天所学的航空航天知识有关。红组的张艺馨打开提示牌,只见上边写着“北航航空馆的镇馆之宝是什么”,她在心中默念“黑寡妇”,这3个字将成为他们队的暗号。在游戏中,首先寻找和自己暗号一致的神秘人,拿到提示,达到下一个点。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有踢毽子、航空拼图等游戏,挑战者如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可获得金币。最后汇合时,各组队员可用不同数量的金币买到大小不同的水枪滋对方名牌,争夺冠军。在游戏过程中,黑衣人会不定时出现,与队员进行猜拳和知识抢答等游戏,输了的队伍就要被扣掉相应金币。
“整个游戏中不能落单,还得时刻提防黑衣人。最关键的是,航空航天知识要信手拈来。”台湾清华大学的吴佑镇说。虽然已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但他仍乐此不疲,因为要奔跑,有时答案都是喊出来的。“我一辈子也忘不了这些航空航天常识了。”澳门大学的梁凯欣说,因为在抢答中她没想起来答案,被黑衣人掠夺了两枚金牌,她的队伍险些因为买不到大水枪而被其他组队员“消灭”。
第一次与航空航天亲密接触
7月16日、17日两天,雨一直下,但丝毫没有影响学生的热情。因为他们和航空航天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16日的中国航空博物馆之行,大家亲眼看到了很多珍贵的飞机实物和模型,其中就有我国自主研制的“枭龙”战斗机。一幅幅沧桑的照片、一件件珍贵的史料、一部部真实的武器装备,披着战争的硝烟,浸着创业的艰辛、闪着革命精神的光芒。历经数十载艰辛坎坷,几代人用鲜血和汗水,铸就空中铁拳,为人民的幸福安宁撑起一片美丽的蓝天。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永远都不能体会它的含义。”让北航学生冯美欣印象最深的就是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的重力训练水槽。为了模拟太空失重环境,航天员每天穿着重达100多公斤的航天服,在深度相当于三层楼高的水槽中,模拟开舱、关舱等基本作业。“一直以来,都觉得航天员是万里挑一的人才,做着最高大上的工作。没想到在宇宙上走一小步,就要先经历这么艰苦的历练。”北航学生高寒说。当景海鹏、刘伯明两位航天员出现时,大家不禁欢呼起来。“没想到电视上的航天英雄忽然近在眼前,这一刻对我们的鼓励,我会永远牢记在心!”来自台湾成功大学的邱柏翔激动地说。
“航空航天夏令营”到今年已经是第7届了。带队老师孔祥明说,这是一场在同样的汉语文化下关于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教育的交流盛宴,每年本校申请去港澳台交流交换的学生多数来自这个夏令营。这次旅行,圆的不仅是蓝天梦,更是求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