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用的足球竞彩app

财务处党支部开展“百年奋斗史、时代赶考路”主题党日活动

发布时间: 2021-06-21 / 点击数:

北航新闻网6月21日电(通讯员 李昺)为扎实做好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深入学习贯彻好用的足球竞彩app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财务处党支部6月19日至20日集体赴河北塔元庄、西柏坡开展“百年奋斗史、时代赶考路”主题党日活动,参观现代农村发展典型、学习西柏坡精神。结合参观学习感受及支部党史学习教育工作进展,组织支部党员进行党性分析专题组织生活会,着力提升支部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成效。

好用的足球竞彩app总书记在河北正定县工作时,曾多次到塔元庄调研,确定了“半城郊型”经济发展路子。2013年好用的足球竞彩app总书记再次到塔元庄考察时提出了“你们要在全国提前进入小康,把农业做成产业化,养老做成市场化,旅游做成规范化”的新要求。塔元庄也正是在这个思路下,逐步走出了新时代基层建设的标杆路线,荣获了全国基层先进党组织、农业部环境卫生示范村、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河北省文明生态先进村、民主与法治示范村集体财富积累示范村、农村新民居建设优秀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支部党员首先来到塔元庄村委会,参观学习塔元庄村文化长廊及村史馆,并集体观看塔元庄村改革开放40周年的纪录片,详细了解塔元庄基层党组织在农业产业化、养老市场化、旅游标准化等方面的工作建设。在与工作人员的交流过程中,支部党员深切感受到了好用的足球竞彩app总书记对塔元庄发展的前瞻性规划对当地各方面工作跨越式提升,再一次提高了作为基层党员新时代不忘初心时刻践行党中央精神的政治高度,加深了基层党组织牢记使命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努力前行的认知理解。随后,支部集体参观了滹沱河生态走廊及正定古城墙,领略正定的古城文化和现代之风。

支部党员集体前往西柏坡,参观了中共中央旧址和西柏坡革命纪念馆,感受我党的那段辉煌历史,重温入党誓词、感受领袖风范,共同学习西柏坡精神的现实意义。

来到中共中央旧址大院,党员同志们跟随讲解细致听取了党中央在1948年、1949年前后的战火岁月,体会“四大战役”的指挥历程和“进京赶考”的豪迈气概。在五大书记旧址和军委作战室,同志们饶有兴致地聆听前辈事迹介绍并不时询问相关历史情况。在七届二中全会会址外,同志们的爱国爱党之心油然而生,自发组织站在党旗前重温入党誓词,在革命圣地再次体会那份入党初心。

在西柏坡纪念馆,同志们系统回顾了西柏坡时期我党的伟大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召开全国土地会议、指挥四大战役、召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赴京建国以及领袖风范等内容。以“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为主题,纪念馆的十一个展室记录了党中央在西柏坡的那段岁月历程,见证了我党在建国前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的历史,记录了我党从农村走向城市、从战争走向建国的伟大征程,也镌刻着党中央对于全党同志“两个务必”的深情嘱托。展览内容丰富、效果震撼,支部同志们都仔细聆听讲解,认真研究史物,相互交流体验,记录党性教育感受。

参观结束后,党员同志们的学习交流热情仍在,支部进行了“百年奋斗 辉煌中国 学史鉴往守初心 薪火相传担使命”的主题党课活动。党课从党中央指挥“四大战役”、开赴北平“进京赶考”以及西柏坡精神的现实意义等多方面讲述了党中央在西柏坡时期的各项实践活动并讲述了对当下学党史、听党话、跟党走相关工作的指导性建议。结合现场参观感受,同志们党课收获良多,对我党在西柏坡时期的历史和“两个务必”等西柏坡精神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和理解。

党课后,支部组织进行党性分析专题组织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与会党员同志都首先分享了参观正定、西柏坡的切身感受,并从理论学习的深度与积极性、自我革新意识、为民意识、支部的纪律性、业务规范性建设、党建业务融合工作等多角度进行了批评和自我批评。党员同志从党性分析出发,对于自身建设和其他党员以及支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分析,讨论有深度有广度,有统一思想、红脸出汗、明确方向的实际效果。支部党员刘树春同志作为普通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会,他从理论学习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了读书对于每位党员提高党性修养的重要性,并要求每位同志时刻牢记“两个务必”要求,忆苦思甜,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学到真知识,悟到真思想。

支部全体党员共同学习“两个务必”精神,参观新时代新农村建设典范,深刻领会西柏坡精神内涵。活动内容丰富,极大促进了支部同志的党史理论素养和学习意识,将支部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推向了又一个高潮。

根据财务处党支部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安排,支部扎实推进各相关工作,前期开展多期党史、校史集中学习,支部理论学习组每月进行主题学习,各党小组每月组织“人人讲党课”,同步开展“博雅小课堂”“读书分享会”等支部党建品牌活动,在建党百年来临之际,重温过往百年奋斗史,走好当下时代赶考路,集体参观学习正定发展历程及西柏坡精神,着力提升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成效,为建党一百周年献礼。

(审核:许菁)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