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傍晚时分,我们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登上了飞往中山站的海豚直升机。“海豚”乘着强大的螺旋桨气流拔地而起,那感觉就像坐上了一趟无缆的缆车,有点摇晃,又十分平稳。第一次俯瞰海冰上的雪龙船,斜阳把她搅起的冰块染成了明黄色,宛如两条锦带,围绕在红色的船身上,更衬托出“CHINARE”(中国南极科考的英文缩写)那几个大字,告诉世界这是一支来自中国的探险队伍。
与中山站合影
再向前看时,南极大陆冰盖像一座巨大的白色城堡,已经向我们敞开了大门。这“城堡”让我震惊了,几十米高的冰山在它面前不值一提,中山站所在的裸露的山崖更仿佛压在五行山下的孙猴子。这就是南极大陆冰盖,厚达上千米的冰雪覆盖了绝大部分的陆地,以至于难以分辨海岸线,白色的冰雪面以一定斜率向天际延伸,让我一时无法找到一个几何模型去判断它的高度与距离。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宝库,如果它在瞬间融化,必然引起高度达千米,范围几千公里的巨大海啸!而我们863计划极地机器人团队,将有幸深入内陆50公里,去一睹这片秘境的尊容。我们北航两位队员将采用“大白鲨”无人机,搭载航拍相机、冰面温度遥感系统、激光测距仪,获得冰雪面的皮温、二维影像、三维高程图以及表面粗糙度信息;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的两位队员,将采用冰雪面无人车,搭载中科院电子所研制的深层冰雷达,获取冰盖底部地形和内部构造数据。可以说,这是一次对这片冰封了千万年的冰盖的一次无人化、立体化考察。
一直延伸到海岸的大陆冰盖
还没来得及拜访中山站的每个角落,我们就为向考察点进发开始了紧张的准备工作,按照计划,我们将在一周以后和内陆队一起出发,中山站也为我们配备了独立的发电舱、生活舱、乘员舱和雪地拖车,一名机械师也加入到机器人队伍,专门维护雪地车和发电舱。我作为机器人项目现场负责人,以书面形式申请了50公里作业需要的装备与物资:通讯保障方面,铱星电话两部,BGAN海事卫星上网终端一部,对讲机等;运输动力方面,PB300雪地拖车一辆,航空煤油4000升;生活物资方面,企鹅防寒服、雪地靴、铁锹、安全绳等;食品方面足量的米、面、肉、菜等。
看着内陆队30多号人在忙碌,我们已经心急如焚,12号这天终于等来了我们的行动命令:2个集装箱空运,生活物资车运。我们立刻鼓起干劲,当天下午就对2个集装箱进行掏箱重新分配重量,平均每人搬了200多公斤的东西。吃晚饭的时候,听见直升机的轰鸣,看见卡32吊着我们那个比它还大一号的20英尺集装箱徐徐升空,真为它捏一把汗。果然,饭后就得到领队通知:由于第一个集装箱重达4吨,加之飞行中空气阻力较大,卡32机组觉得风险较大,放弃了吊运第2个集装箱。我们只好又当了一回搬运工,把第2个箱里有用的东西全部搬出来,准备车运。
正在向冰盖内陆出发基地吊运物资的卡32直升机
机器人团队的发电舱、生活舱和乘员舱
那一天深夜,窗外阳光格外刺眼,彩霞格外动人。我们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入睡,盼望着出发的日子马上到来!
编辑:孙也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