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师说】桑晨:传医者良心 育技者匠心
点击数: | 加入时间:2023-10-07
传医者良心 育技者匠心
——记北航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桑晨副教授
记者 任 和
干净利落的短发,温柔儒雅的气质,这是我们对她的第一印象;专业素养极强,兼具学者风范与医者素养,这是大部分学生对她的评价,她是北航第九届“我爱我师”优秀教师奖的获得者和2017年北航教学优秀奖二等奖的获得者——桑晨。
带着对这位生医学院“金牌教师”的崇敬与好奇,我们走进了她的办公室,走进了她的《神经系统医学与工程》课堂。
《神经系统医学与工程》是面向医工交叉班大三学生开设的一门深度医工融合课程,是为未来的医学科学家和生物医学工程师们在神经系统方面开展研究或实际工作打下学术基础的重要课程。
什么是“一堂好课”?
桑晨语调柔和:“知识点讲清楚;引导学生做出心怀社会、心怀未来的职业规划;培养学生不断追求进步的习惯,这是一堂好课应该做到的事情。”
【解惑】
谈及每年承担的200多个课时数,桑晨微微一笑:“这只是我分内的事”。承担着如此多的教学任务,桑晨丝毫没有降低对教学质量的要求,时刻保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料的及时更新,尽最大能力满足学生们对于学习资料的需求,“课件内容往往会在上课的过程中继续完善,但我仍会保证课后将最新的课件提供给学生”,关于学生的事,她从不怕麻烦。
“学而不思则罔”,桑晨深谙其中的道理,无需举手,随时提问,就成了她课堂的最大特色。“有思考才有疑问,我喜欢同学们提问,希望同学们提问”,熟悉的问题当场作答,不熟悉的领域课后查询资料也要给出科学可信的回答,桑晨始终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同学们的所有提问,并会把具有广泛学习意义的问题及时更新到课程群中,不让任何一位同学落下。“无论是什么问题,桑老师总能给我们回应”,同学们的课程评价也坚定了桑晨继续实行这一课堂模式的决心。
“我也在慢慢成熟”桑晨坦言,每个班都有自己的“性格”,有的内向,有的外向,外向的班级课堂互动氛围更加活跃,但内向班级中同学们的反应桑晨也能准确判断,“站在讲台上,我能够通过同学们的眼光判断他们的理解程度,这也是我的成长吧”,桑晨打趣道。
【授业】
但即便是对专业素养极强的桑晨来讲,也会有教学挑战。《神经系统医学与工程》意在帮助同学们深入理解神经系统相关的,由基础到临床的知识和问题,有效利用工学原理和方法在神经/精神功能评测、疾病发病机制和诊断以及工程化治疗等方面开展研究或实际工作,以做到真正的医工融合。在其中,桑晨承担了神经系统结构功能基础以及相关疾病的教学任务。医工交叉的特点让“衔接”成为这门课的教学难点。为了把医学相关内容更好与工程内容衔接,桑晨去旁听了工程部分的课程,理清了各部分课程之间的关系,弄懂了神经系统影像的原理,以争取做到在时间有限、相关内容分散在多门课程中的情况下,尽可能把涉及神经系统的相关知识由基础至临床相对系统化,使同学们在将来从事神经系统医工融合相关工作时对整个神经系统的医学知识有更完整和广泛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方面,桑晨也有自己独特的设计。上课前,桑晨把拿来的叩诊锤交给学生们,在学生们好奇地使用叩诊锤的过程中,她简单介绍了叩诊锤的使用方法、用途和原理,欢声笑语间“剧透”了当天的讲授内容。课堂上,桑晨更是通过肢体模仿、教具演示等方式,从常见的病症讲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带领同学们逐步认识各种病症,过程中自然地与相关工程部分课程进行“梦幻联动”,在为同学们打下扎实的医学知识基础的同时,也有利于同学们更好地进行医工融合的学习。
“我们也在逐渐完善”,怎么让学生们听懂是桑晨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医学和理工双专业的交叉融合使得本节课需要记忆的内容多、知识点杂,而医工交叉班的学生又很少有机会反复接触病人,所以课堂就成为医工交叉班学生的重点记忆阶段。“尽可能讲清楚,尽可能提供孩子们需要的学习资料,尽可能不断地重复深化前面的内容”,这是桑晨秉持的三个“尽可能”。
此外,桑晨十分关注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和课堂评价,并会在课后与《神经系统医学与工程》的其他老师交流讨论,不断完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教学相长嘛”,桑晨笑道。
【传道】
“桑老师专业性很强,十分耐心负责”,桑晨的责任感、执着认真、亲和友善早已根植学生心中,课堂上如此,课下亦如是,学生的成长困惑和学业疑难,她都愿意细心倾听、精准发现、及时指导。在学生心中,她是求学生涯里难忘的好老师。桑晨指导的本科毕业生回忆说:“开始毕业设计之前,我对许多实验都是一知半解,入门到掌握的那段时间,都是桑老师在旁指导和陪伴。桑老师手把手地教会了我细胞培养、RT-PCR 和免疫荧光等技术,在细胞污染和引物设计失败时跟我一起分析,引导我自己找到失败的原因。不管是毕设,还是硕士课题,桑老师提供建议的同时,也会不断询问我的想法,给了我一定的发挥空间,对我的思考能力也是很好的锻炼。”
在关怀指导学生的同时,桑晨也希望对学生的“成人之路”有所引导。谈及对学生的期望,桑晨十分慎重,思考片刻,短短一句话道出了她“为人师”的最大期盼:“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面对镜头一直和善微笑的她此时面带几分严肃,“我们的专业关乎人类健康,医工交叉专业学生的研究成果最终也是为了更好更精准地帮助患者,所以要持续独立、主动、创新地思考,不断专业、深入、系统地学习。这样才是对自己、对社会、对国家的真正负责。”
(审核:李建伟)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