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用的足球竞彩app

习总书记说的盐,北航把它溶解到这些“大餐”中——好用的足球竞彩app航空航天大学三门“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

发布时间: 2019-05-16 / 点击数:

习总书记说的盐,北航把它溶解到这些“大餐”中

——好用的足球竞彩app航空航天大学三门“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

记者 史越

什么是盐?它是生活中最常见的调味品,也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必需品。2016年12月7日,好用的足球竞彩app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

这个比喻新鲜又生动,含义深刻、蕴意丰富。对学生来说,日常学习的课程就像食物;在课程中润物无声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就像往食物中加盐。“课程思政”建设,就是充分挖掘和运用各学科专业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使专业课同样承载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并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这是落实立德树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

在北航,“课程思政”建设可谓有传统、有传承。将身边鲜活的中国元素、北航元素有机融入知识点,传承红色基因和北航文化,培养“空天报国、敢为人先”的高尚品格,正是北航一以贯之的行动。

习总书记说的“盐”,北航把它溶解到了这些“大餐”中:覆盖全体新生的核心通识课《航空航天概论》、全体大一选课学生的核心基础课《大学物理》、面向学院4个年级本科生的电子信息学院系列课程,分别作为核心通识课、核心基础课、核心专业课三大类别的试点理工科核心课程。三门课各具特色,均收到了很好的育人效果。

航空航天概论:“水课”变“金课”

盐很重要,维持人体机能运转。思政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对精神需求的满足不可或缺。

在北航,有一位特殊的“女神”。她静静地坐在南湖旁,微微抬头,向着星空的方向望去……这尊全身铜像原名《憧憬》,因她身旁的那本《航空航天概论》课本而得名“航概妹”。

如果你是北航学生,你很难没有上过“航概”。依托于全国排名第一的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这门课实在“很北航”。可以说,“航空航天概论”这门课,是全体北航人共同的精神印记。正如北航学子所说:“航概就像我们的学生证。”

1953年起,北航就自编航空概论教材,作为全校必修课。航概课有深厚的红色基因,“流淌着北航的血液”。到今天,作为核心通识课的航概,是全校本科生的必修课,每年约覆盖4000人。

为什么要开航概这门课?课程团队负责人杨超教授说,新生入学时,普遍存在对航空航天精神及文化传承认识不足的问题,在他们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将波澜壮阔的航空航天发展历程和故事、人物结合知识点有机融入,用航空航天精神、家国情怀激发学生探索航空航天的兴趣,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红色基因需要传承。”

课程情怀化。身边的故事,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和理解,爱国报国的情怀得以厚植。贾玉红老师上课最喜欢讲北航师生研制“好用的足球竞彩app一号”时敢于探索、不怕困难的故事。“每一次讲到这样的故事,基本上90%的同学都会抬头。”航空英雄、北航校友罗阳的故事则深深打动了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17级本科生熊卓凡:“从他那里,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奉献。”

许多个这样的故事,构成了航概课中的“思政点”,它们并非随机出现,而是有组织、有意识地覆盖所有章节和教学环节。“每隔几分钟,在关键的知识点处把关键的故事抛出来,引起大家听课的小高潮。这也是我们集体备课中所要求的。”杨超说。每学期,教学团队组织2次集体备课,老师们互相听课,不断总结提高。

《航空航天概论》由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飞机系的13名教师任理论课主讲教师,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5人,讲师3人。另有包括由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和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组成的跨系、跨学科的教学团队组成的37名教师进行现场授课。

教学立体化。航概课的授课,不局限在教室这方小天地中。学校提供了航空航天实验平台和航空航天博物馆,约16000㎡的现场课教学空间,触摸飞机、发动机等实体,观察飞机起落架的收放,抽象变形象。

资源共享化。从线下扩展到线上,课程团队创建了“书面+网络+手机APP”的一体化教材。航概课入驻了中国大学MOOC平台,是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视频公开课/在线开放课,每年使数万名社会公众受益。在“2013我最喜爱的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评选”中,航空航天概论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被网民评为工程技术类最具人气的课程。

在很多人眼中,类似的“通识课”“入门课”往往沦为“水课”。北航的航概课为什么能“爆火”?

事实上,航概曾经也是一门“问题课程”。“这门课在2000年左右的时候,因为涉及的学院与老师众多,而教学的方式和内容不适应学生的需求,授课与听课效果都不算良好。”杨超说。后来,课程团队经过不懈努力,重新梳理现有资源和学生需求,对上课的方式和内容都做了重大调整:用上现代化、形象化的教学手段,以图片、视频的方式补充课本内容,“航概是最早使用多媒体教学的一门课”;充分利用北航的实体教学资源开展现场教学,提高学习兴趣;加强集体备课,规范教学流程;有意识地融入思政元素……

2004年,航概课成为了国家级精品课。“水课”真正变成了“金课”。如今,航概课成为全面落实爱祖国、爱航空、爱航天、爱北航的“四爱”教育的正面课堂。

学生们的反响是对课程效果最好的检验。杨超、贾玉红、戴玉婷等团队教师多次获评北航我爱我师“十佳教师”等系列奖项。航概课还被做成了“起床铃”,足见课程内容深入人心。

覆盖全校学生,意味着非航空航天专业的学生也要上航概。“航概课可能是非航空航天专业学生在大学生涯中唯一一次接触航空航天知识的机会。这些融合了很多中国航空航天人物的故事与北航故事的航空航天知识,是北航学生需要了解的。航概课给我们北航人提供了共同的文化符号,树立了相同的行为,精神的规范。”杨超说。

知行书院2017级本科生尹姜旭珊说:“航概课上,老师讲到初建国工业落后、百废待兴时,前辈们如何克服艰难险阻建设航空航天事业,自然而然流露出敬仰之情;讲到外国的技术封锁,老师告诫我们要自立自强;说起自己及同行的研究方向时,老师又展现出谦逊的态度和立志继续钻研的坚韧。这对于科学的热爱和浓烈的家国情怀令我深有感触,也希望能将个人的前途发展与国家的复兴结合起来!”

初入北航,在航概课堂上听到先烈事迹时的热血沸腾,体悟奉献与拼搏精神后的感动,将伴随每个北航人的一生。

大学物理:“大雾”“化雨”

放盐也要科学,不能“重口味”。思政教育要遵循规律,因人而异,恰如其分。

与全校多学院共同参与教学的航概课不同,覆盖每个年级约3000余名本科生的必修基础课——大学物理,由北航物理科学与核能工程学院承担教学任务。在大学物理的课堂上,如何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效结合?

能作为思政教育内容的知识点并不少:用概念、定律、理论、实验等,讲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用物理学发展史传播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用郭永怀、邓稼先、叶企孙和葛正权等物理学家的故事展示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弘扬崇高道德和高尚品质,等等。

“对这些内容,同学们普遍反应都是特别感兴趣的。”物理学院金硕老师说。“我们也特别喜欢在讲课的时候分享这类事例。”

但仅仅是讲些故事、定理还不够。从随意、不自觉、零散地思想教育,到有意、自觉、科学、系统地融入教学,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大学物理课程的育人功能,一开始并没有得到系统深入的挖掘和发挥。”物理学院分党委书记王文文说。例如,老师们对课程应承载的育人功能认识不深、重视不够,把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分立;相关领域的系统研究不多,老师们缺乏教学参考;课程质量和授课效果的提升缺少评价体系、难以评估,等等。

学院决定,从做大学物理课程的“调料”入手。按照“党委领导、支部负责、党群共谋、分步实施”的原则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教师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一条“自上而下”的“化雨”之路如火如荼地展开。首先是建设大学物理育人案例库。教师编写案例,学生支部校对,教师支部书记再校对,每个案例都有科学细致的编号,目前共编写案例覆盖全部16小类,累计9万余字。学院将育人内容编入课程教学大纲,在每部分教学内容后添加育人内容和供选用的案例编号,以使整个体系标准化。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灵活选用案例库中的案例,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知识传授。同时也可以及时得到学生反馈,逐步调整融入的方式和数量。

另一创新点是录制育人微课,作为正式课堂的补充与拓展,进一步促进爱国情怀、科学精神和高尚品质的弘扬、激发与塑造。

“老师在讲解案例的过程中,自己感情流露可能就会激发同学们一些爱国情怀、热爱科学、坚持探索的兴趣和热情。潜移默化、不知不觉地发挥了育人功能。”金硕深有体会。

冯如书院2018级本科张宇轩很有收获:“高中时阅读量子史话,都是以二十世纪的西方为背景,偶尔涉及到一些华裔科学家。虽然学到了很多知识,但总觉得缺了一些重要的东西。在工科大学物理的课堂上,我才听到了不一样的东西——中国贡献、北航贡献。”

融入物理学家的人生历程与创新精神、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中国创造与中国贡献等“思政元素”,编案例、进教案、录MOOC,北航大学物理的课程教学红红火火。

电子信息工程系列课:育人全过程

放盐要艺术,根据受众不同需求,实时跟进、因时而进、因事而新。

航空航天概论、大学物理,都是本科低年级课程。要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也需结合高年级学生特点,打造适合他们的“思政”元素。

每周五,新主楼F207总是充满了热火朝天的讨论声。台上几位同学从研究、设计、营销等几个角度侃侃而谈,分享民族企业华为崛起的故事。这一场景来自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本科三年级《电子信息商业案例分析》课程的翻转课堂。

大一专业导论课《电子信息工程导论》,张有光拿液晶显示龙头企业京东方的改革创新,讲梦想的凝聚力;引“中兴”事件,激发同学们的使命感……新生研讨课《从智能手机谈起》是国家精品公开视频课程,师生教学角色转变,信息之父香农、华为与任正非、后摩尔时代与自旋电子、人工智能与教育、“愤怒的小鸟”与创新、《论语》……一批探究性课题充分调动起同学们的积极性,教学相长。结束了大二的专业基础课,大三的核心专业课《随机过程理论》的课堂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踏实的工程素养为商业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创新创业课《电子信息商业案例分析》课上,同学们又向新的山巅发起冲锋。

一系列课程,特色十足,循序渐进,既照顾到不同年级的认知需求和特点,也各有分工和侧重,实现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结合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是张有光一直以来不懈努力的方向。他说,一开始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系列课程的建设是逐步完善的,靠着“迭代实践”不断创新。“还需要时间去检验”,张老师说,思政课的效果是润物无声的。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15级本科生李享说,“上张老师的课给我最大的影响是让我认知到人的多元性。”大家在小组交流总结发言上都是感慨万千:“今日坐而论之,明日起而行之,方谓知行合一。”

这一系列课程的另一特点,也是育人成果之一,是学生参与教材编写。2013年参与编写的王梦醒,现在已经博士毕业,担任学校专职辅导员。2016级辅导员、博士研究生顾慧毅也正在协助编写新的教材。

“让学生参与编写,更多是希望锻炼他们的能力。”张有光说,两名同学都担任辅导员职务,让她们编写“大学如何学”的部分,对个人工作开展也有益处。

“教师将学科发展等历史背景融入日常授课中,可以帮助学生从家国使命的角度加深专业理解。”顾慧毅说,在协助编写教材的过程中,自己“惊喜于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结合后产生的多元化和趣味性。”

王梦醒说:“在编写过程中,张老师和我们就大学的理念、未来工程师的能力素质、科学方法等问题进行交流,有时一讨论就是数小时,直到我们的理解从懵懂变得清晰。这一经历加深了我对高校‘立德树人’的理解,也对我的职业生涯产生了极大影响。”

主持系列课程,开展教材编写,在过程中自觉融入理想信念、团队精神、创业精神、艰苦奋斗等“思政元素”,电子信息工程系列课程成为北航课程思政教育的一抹亮色。

北航的“课程思政”建设

盐有溶解性。课程思政建设,也是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教育全过程,真正做到如盐在肴,化于无形、融于细微,润物细无声。

有传统、有传承、有经验、有榜样、有特色。学校把抓好思政课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工作的关键课程和重要载体,突出课堂主渠道作用,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发展。2018年12月,北航获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全国共20家,北航方向为“课程育人”。

很快,3门试点理工科核心课程将扩充到10门,逐步实现全面推广。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北航这些大餐,鲜!

(审核:谭华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