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9-07-05 / 点击数:
支部建在团队上,“四个融合”促发展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系党支部
高校基层党支部是高校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功能的发挥,关系到高校的全局发展和党的基层建设。在这一前提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系党支部一直坚持党的领导,坚定支部党员理想信念,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的主体作用,使支部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努力做好立德树人和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攻坚工作。
材料科学系党支部有党员19人,其中院士1人,教授7人,副教授7人,讲师2人,博士后2人。近年来,在学校和学院领导下,支部不断创新工作载体,依托“先进结构与功能材料”、“材料失效分析”和“非平衡材料”科研团队,持续探索将党建工作建立在、沉淀在并发展在科研团队上,围绕支部建设和团队发展,以团队为纽带,提出“四个融合”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推进党建工作与学生培育、学科发展、团队建设、教师成长等工作的有机结合,在“双一流”建设中切实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一、支部建设与学生培育相融合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直接影响学生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的形成。因此,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使广大教师更好地担负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支部工作始终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始终引导教师以理想信念为魂,打造支部成员的过硬政治素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要求教师打造高超育人水平,坚持要求教师以实际行动践行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鼓励教师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高水平的教育教学,引领学生探求真知、追逐梦想。近年来吸纳本科生进实验室开展科技创新实践共30余人次,指导的本科生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获得第十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等奖项,彰显育人成果。
二、思想建设与学科发展相融合
一流学科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开拓性、创造性的新时期学科发展模式。支部不断凝心聚力,支部成员积极探索、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立足国家经济社会实际和重大发展需求,根植于学校历史沉淀的肥沃土壤,在工作实际中不断践行“红船精神”,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和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建设在祖国大地上的一流材料学科添砖添瓦。同时,在日常支部学习和工作中,围绕“干什么、如何干”等问题开展深入探索,用扎实牢固的党建工作为一流学科建设提供强大的战斗力、执行力、保障力,为一流学科发展及事业革新汇聚强大合力。
三、组织建设与团队建设相融合
材料科学系党支部将支部建在科研团队上,支委会成员同时也是各科研团队的学术骨干,不断增强支部与团队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承担日常教学、科研任务的同时,支部内阅历丰富、水平卓越的团队负责人和骨干教授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牺牲大量休息时间指导青年教师成长,帮助其适应学校工作与生活,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引导其快速确立科研方向。同时,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优化团队队伍结构,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拓展空间,有力推动了高水平科研工作。近年来,党支部所依托的学术团队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重点项目。在支部和团队良好的研究氛围感召下,新鲜血液源源不断涌入。近年来,支部吸纳青年党员5人。
四、作风建设与师德师风建设相融合
一流大学的建设,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师德师风是评价高素质教师队伍的第一标准。支部将作风建设贯穿日常工作中。材料科学系党支部着力提高党员思想认识,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支部多次组织“筑牢底线意识、坚守学术道德”等主题生活会,就师德师风建设开展专题讨论,就高校中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严峻形势和典型案例进行细致讲解,确保弦绷紧,钟长鸣。同时,着力加强制度建设,落实主体责任,建好工作体系,形成责任明确、沟通及时、协调到位的工作机制;狠抓工作落实、加强监督,确保师德师风建设各项工作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做到一以贯之、执行到位,引导教师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有效遏制学术不端行为。
将支部建在团队上,基于“四个融合”理念,在党建、学科发展、团队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支部曾被评为北航优秀党支部;2人先后获得北航“共产党员十杰”称号;先后获得包括2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和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在内的多项科研奖励;形成了自然基金委金属智能材料创新研究群体和教育部非平衡材料研究团队。
以上工作探索表明,将教师党支部建设深化到科研团队,能有效实现“支部与团队共生,党建与教研并进”,能精准抓住激活支部内在活力的着力点,能有效促进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