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9-07-03 / 点击数:
强化航天精神传承,构建文化育人体系
宇航学院党委
一、问题和背景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期以来存在两个“脱节”的问题:一是理论宣传与学生实践的脱节;二是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脱节。为解决这一问题,宇航学院党委从1999年“神舟一号”发射起,经过20年的探索实践,不断创新、完善,形成以航天精神传承为主导的文化育人体系。
二、理念和思路
1、目标和理念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航天领军领导人才为目标。切实践行北航“空天报国”精神内涵:传承“听党话,跟党走”的红色基因,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传承“爱国奉献,敢为人先”的价值追求。
2、思路和原则
秉承将航天精神与爱国主义相结合,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本科教学与学生工作相结合、标准课程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四结合”工作思路,建立起一批有效载体,将航天精神传承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和培养环节中。一是把航天主题渗透到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二是把航天专业蕴含的文化内容进行提炼和总结,然后依托各种载体传达到每一名学生。
三、主要做法
学院党委根据航天专业教育特点,分四个层次进行创建:
1、理念层
一是以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这三大精神为主体的航天专业文化;二是北航空天报国精神、校训校风和“四爱”教育传统;三是宇航学院院训:志存高远,航天报国;院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以及全院师生设计评比的院徽,共同形成航天精神传承的理念层面。这是60多年以来老一辈航天人、北航人在奋斗中凝炼形成的精神财富,成为我们培养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爱国情怀、提升道德品质的一面思想旗帜。
2、课程层
一是面向低年级本科生宇航论道课。戚发轫院士、院长、党委书记和各专业教授负责授课。主要内容是航天历史、航天精神、大学适应、各专业介绍、航天科技前沿等。二是坚持生产实习课程。学院克服各种困难,长年坚持到上海、洛阳、成都、好用的足球竞彩app等地航天院所、工厂进行生产实习,坚持学生到第一线,坚持学生亲自动手。三是四年不断线的航天科技创新第二课堂。从创意到srtp,从冯如杯竞赛到“北航1号”大型综合项目。形成项目指南制度、三级评审机制、指导教师团队、实验室开放、基地建设、科技创新课堂为要素的科技创新实践体系。其中航天特色科技项目比例高达50%。2008年学校授予学院“航天科技创新实践基地”。
宇航学院科技创新实践组织过程
3、宣传层
一是打造“北航航天文化节”。每年依托“航天日”开展院士总师大讲堂、航天嘉年华、航天知识擂台赛、中学生进北航、线上线下百米长卷等系列宣传活动。“航天文化节”已经成为北航空天文化的一张名片,将航天精神、航天文化播撒到北航全体师生。二是全力打造沙河文化空间,包括“党建创新成果展”“中国航天史”“从火箭系到宇航学院”“导学照片墙”等系列宣传阵地。三是与宣传部、校史馆合作开展“口述宇航”历史记录工作。学生作为志愿者,参与采访从火箭系到宇航学院历史见证者13人,将文字稿进行全面整理,即将出版,这项工作将长期坚持。
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员刘洋与美国女宇航员马格努斯对话活动
太空探索日活动,航天员张晓光与学生互动
4、实践层
一是每年组建暑期社会实践队,面向全校招募队员近50人,前往酒泉、文昌与基地官兵、校友交流,观看发射,亲身体验一线航天人的工作生活。二是利用周末、学习日的时间,面向全校学生提供到航天院所、人工智能企业等单位参观实践的机会,全年覆盖学生超过500人。三是组建航天知识宣讲团。2007年创建以来,在全国近200所中小学进行志愿宣讲服务,并长期对接北川民族中学进行震后灾区的重建支持。
四、实施效果
1、航天精神深入人心,学院文化基本成型。实现航天精神与爱国主义的深度融合,学生对“爱国”“自强”“奋斗”等价值追求非常认可,“大学生就是大部分时间用来学习”已经成为宇航学院学生的座右铭,基本实现在文化育人过程中完成理想信念的塑造。
2、激发专业热情,提升专业能力。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实践、宣传活动,大大激发了专业热情,体验作为一名航天学子的自豪与光荣。从而转化为学习动力,产生了以“挑战杯”、“冯如杯”一等奖和“北航一号”“北航二号”“小卫星”为代表的一批科技创新成果以及一批优秀的航天学子。
3、影响学生就业选择。由于学生对航天事业的高度认可,近10年来,升学学生90%以上选择航天专业,研究生毕业60%以上选择航天国防系统内单位。
五、经验总结与持续改进
1、理论创新:通常意义上的理解,文化是一种普适精神,更多侧重于文学艺术、个性气质方面。航天情怀教育的模式则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与学科和专业相结合的文化。以航天为主题形成学院文化,以这种文化的教育功能促进专业的发展,相互交融,相得益彰。对大学学院文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2、实践创新:主要是具体载体形式的创新。首先是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的形式,设置宇航论道课程,辅以科技创新和专业实践;其次是集中教育和日常教育相结合的形式,以“北航航天文化节”进行大规模、集中式的宣传教育,依托沙河文化空间、基地院所实践保持日常教育;最后是被动式教育和主动式教育相结合的形式,积极拓展学生主动策划、实施的载体形式,如科技实践活动、航天知识宣讲团,增强学生参与感、获得感。
3、持续改进:单一学院的特色文化在学科交叉融合和国际化视野两个方面有不足之处。需要对现有体系做出改进,主要是四个层面的融合:一是航天情怀教育内部各载体的融合,对已有体系进行完善和改进;二是走出学院,与其它学院、专业文化进行融合,突出理工文交叉思路;三是与其它高校文化进行比较融合,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四是拓宽国际化视野,与国际知名高校文化进行交流,配合学校“国际化经历计划”的推行。
航天精神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内涵相通,是对党员和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最佳载体;是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典范;是校园文化与专业文化融合的成功案例。提供了在基层学院做好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成功经验,希望能为破解高校基层党建“中温下凉”等问题,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供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