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6月11日晚,北航音乐厅内温情洋溢,感动绽放,“感动十年,温暖北航”——第五届“感动北航”人物评选颁奖典礼在这里隆重举行。12位“感动北航”获奖人物、团队及1位特别奖获奖者的故事以短片的形式依次展现在观众面前,现场师生共同分享了他们追求真理、坚持梦想、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北航新闻网即日起,将陆续推出12位获奖人物、团队及1位特别奖获奖者的感人事迹,让我们共同聆听他们的故事。
【“感动北航”组委会授予冯晴晴的颁奖词】奉一家寄托,献三春韶华。在毅力的守护下成长,在光明的道路上前行。即便是阴霾密布,荆棘丛生,也阔步昂首迎接新的一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甘苦不言,迎春时腊梅香
——记第五届“感动北航”获奖人物冯晴晴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对于自强者来说,即使生活布满荆棘,他们也会勇往直前。身为工科生,她兼具理科生的睿智笃定,文科生的思维见解。女生特有的易于感知美好与幸福的心灵,让她以奔跑的生命姿态写意青春。她常常是教室里最早到的人,也常常是宿舍里最晚归的人。她的身影出现在清晨学校的勤工俭学岗位,她的汗水洒在安静的自习室和图书馆。
她,就是来自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冯晴晴,现就读于大四。在校期间,她勤学好问,尊师重教,本科前三年总成绩位列全年级第一名。乐观向上的她一直把自立自强作为做人的原则。
梦起北航,扬帆远航
同学眼中,她爱学习,爱生活,喜欢关心别人。在生活中,乐观开朗的她脸上时刻洋溢着微笑,时刻带给别人正能量,但她却来自一个幸福却有些特殊的家庭。在她考上高中那年,弟弟被诊断为自闭症,同一年,爷爷患上脑萎缩,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那一年,她的家庭遭受了沉重的打击,母亲因照顾老人和弟弟无法工作,父亲靠打工独自扛起了养家的重担。当时,身为高中生的她还没有能力减轻家人的经济负担,只有奋发图强,用优异的成绩宽慰父母的心。高考后,她收到了梦寐以求的北航录取通知书。三年前,拿着东拼西凑的学费,她通过北航绿色通道顺利入学,自那一刻起她便立志要在北航奋力进取,扬帆远航。
艰苦朴素,自强不息
入大学以来,她不愿再为逆境中的家庭增添负担,因此做了许多勤工俭学和校外兼职的工作来维持在校生活。她的大学,不变的是每日的早出晚归,变化的是日益坚强的品质。朋友的关心、老师的教导、同窗的帮助、家人的支持是她不断奋斗的动力。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她放飞理想,一路追随。她坚信:坚持和奋斗定会创造奇迹!
第四届“感动北航”获奖人物李红裔教授为冯晴晴颁奖
自大一开始,她在保证学习时间的同时进行各类兼职活动。她曾迎着凌晨的第一缕阳光赶往超市做营业员,也曾在大风中穿着礼仪人员薄薄的工作服而冷的发抖,更为常见的是她一下课就奔向图书馆的借还台做助理或者奔向学生办公室工作。有时连着几天都睡不到5个小时,甚至一天只吃一顿饭。三年来,她通过助学贷款缴纳学费,通过奖助学金、勤工俭学和校外兼职等途径支持在校生活,学习期间没有向家里要过一分钱!她不仅用自己的双手自给自足,还用获得的奖助学金带领孤独症弟弟治疗,被学校评选为“自强自立之星”。她说:“青春就是忙碌而不知疲惫的日子”,“其实每天叫醒我的不是闹钟,是对梦想的坚持和对家庭的责任!”
勤奋刻苦,成绩优异
将生活的不如意深埋于心底,以蓬勃向上的姿态积极乐观地生活,崎岖小径的尽头必是宽阔的大道。她说:“在龟兔赛跑的游戏中,我没有兔子的天生条件,但我可以用自己的勤奋做乌龟中跑的最快的那一个。”付出总会有回报,她于2012年获国家奖学金,2013年和2014年获国家励志奖学金,两次获得北航学习优秀奖学金一等奖等奖励,并多次获校级三好学生,校优秀生,校优秀团员等众多荣誉称号。努力和汗水铸就了全年级第一的成绩,并且凭借着较强的综合素质被母校保送,免试攻读学术型研究生。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她凭借着突出的综合素质获得了象征北航本科生最高荣誉的“金质奖章”。
尽职尽责,奉献社会
不同的社会角色使她的生活丰富多彩。为得群芳吐香,她甘为蜂者,助人为乐、服务同学。她虽默默无闻,却感动了我们大家。作为班级生活委员和学习标兵,她积极鼓动同学进行课业学习;作为系学生会的一员,她用心投入学院大型活动的组织、策划;作为学生办公室助理,尽心尽力是她一贯的原则。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和一名感受过社会温暖的学生,她用实际行动表达着感恩与回报。苍蓝之穹,“关爱自闭症儿童志愿服务”,孕育希望与光芒;大地之上,服务社区,“义务科学知识宣传”,播撒爱与阳光;心之角,温馨家园,“巨野县昌邑镇支教”,放飞梦与理想;云之下,“温暖衣冬”,沉淀沃土,传递温暖与感动。她时刻铭记着用梦想助力梦想,用希望点燃希望。
一个小小的女生,一双坚强的臂膀,承载着一个家庭的责任,一个大大的梦想。无数个永难消逝的瞬间,无数个奋斗的日夜,成就了自立自强的北航人——冯晴晴。温暖他人,也温暖自己;至真至诚,倾听心灵之音;至善至爱,谱写无悔青春!
(郭鑫朋/文 廖行/摄影)
编辑:贾爱平